鉤吻素己來源于一種叫做鉤吻的植物,學名Gelsemium elegans,又名斷腸草、大茶藥、胡蔓藤,此外,還有豬人參、大茶葉等等俗名,中國古代文獻稱為野葛。隸屬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龍膽亞目馬錢科馬錢亞科鉤吻屬。多年生常綠藤本,長可達數米乃至十數米;藤圓柱形,幼藤具縱棱,全株除苞片邊緣和幼嫩花梗外均無毛;葉膜質,卵形、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雙面深綠色,嫩葉明顯帶淺紅棕色至草綠色;花密集,聚傘花序,花冠黃色,花瓣內側有淡紅色斑點;蒴果橢圓形或長圓形,成熟時黑色。花期5-11月,果期7月至翌年3月。
很多人因誤把鉤吻的花朵當作金銀花泡茶喝而中毒,鉤吻卻是“無辜”的。金銀花是來自一種名叫忍冬的藤本植物的花朵,常常在清明前后開花。花初開時為白色(銀花),數日后變為黃色(金花)。一個花序上由于開花先后的關系,常常能見到銀花和金花共存的現象,所以叫做“金銀花”;鉤吻的花是黃色的(沒有白色的),而且花瓣內面有淡紅色斑,比較粗短。金銀花比較細長,花瓣內側外側沒有雜色;再者金銀花全株是有明顯毛的,而鉤吻除了苞片、花梗稍稍被毛之外,全株幾乎光滑無毛。
基于上述幾個顯著的區別特征,實在無法理解把鉤吻花錯當金銀花的想法。對于金銀花與鉤吻的區別想必大家已經略有知曉了。